导论

第一编(第一章至第三章):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这八十年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它是中国近代史,是认识中国国情的起点。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由于资本殖民主义侵略,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与资本一帝国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人民为挽救国家危亡进行探索和斗争的历史证明,只有通过革命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现代化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当代大学生要充分认识中国的国情,自觉担当起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第二编(第四章至第七章):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这三十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国内的主要政治力量发生了变化,随着工人阶级壮大,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工人阶级代替资产阶级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及其党所制定的人民共和国建国方案,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第三编(第八至十章): 辉煌的历史征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它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辛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再结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从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从使我们深刻领会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历史结论。

 

第一章 列强对中国的侵和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第一节 西方列强入侵及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 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一)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

    (二)林则徐禁烟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三)鸦片战争及其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影响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地位进一步加深

  三、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四、《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第二节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第三节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1851~1864)

第二节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一、洋务派的产生

  二、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

  三、洋务派兴办的洋务事业

  四、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第三节 戊戌维新运动

一、维新运动的前奏——公车上书

二、各地的维新运动

三、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1898.6.11~9.21 )

四、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同盟会的建立

  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民国建立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1、保路风潮与黄花岗起义

    2、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条件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民主与科学

    2、文学革命与白话文运动

    3、伦理革命

    4、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第二节 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第四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一、孙中山晚年革命思想的转变

  二、师俄、联俄,国民党改组

  三、国共第一次合作

  四、孙中山的逝世与国民革命的失败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国民党政权的军事独裁统治

    2、保甲制度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二)反围剿作战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三次“左倾”错误

  二、“左”倾错误产生的原因

  三、“左”倾错误的深远影响

  四、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一)遵义会议

  (二)红军长征的胜利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共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

  二、敌后战场和游击战争

  四、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抗战的地位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三、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 《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四、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了条件

第二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六、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