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国际马克思大会”

  自1995年9月以来,在法国巴黎连续召开了4届“国际马克思大会” 。大会每3年举办一次,每次都有几百甚至上千人参加。一些国际媒体对大会进行报道时用了这样一些语言:“马克思引起了轰动” ,“马克思没有死” ,“马克思主义获得了新生” 。纵观这4届“国际马克思大会”的基本情况,我们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势。

  一. 4届“国际马克思大会”的基本情况

  4届“国际马克思大会”都是由法国巴黎的《当代马克思》(Actuel Marx, 也称《今日马克思》)杂志发起并主办的,这家杂志隶属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政治经济社会哲学中心,坐落在巴黎第十大学。它联合了法国十几家与马克思相关的刊物共同主办大会,还联系了世界上30多个国家近百家同类杂志和研究机构。

  第一届“国际马克思大会”于1995年9月27日至9月30日召开。大会以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为契机,会议总主题是:“马克思主义100年——回顾与探索” 。有三个分主题,即从历史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总结和回顾;从当代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研究;从未来角度对超越资本主义的可能性暨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展望。参加会议的人数上千人,分别来自法国、英国、美国、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厄瓜多尔和中国等国,其中学者近500人,收到论文170篇。这次会议共安排了7次全体会议和42个小组专题讨论。

  第二届“国际马克思大会”于1998年9月30日至10月3日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资本主义、批判、斗争、抉择”。具体议题大致分为三类:当代资本主义问题;社会主义问题;全球化问题。这次会议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作出分析,并在这个过程中修正、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来自30多个国家的近500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200余篇。这次会议共举行了3次全体会议,组织了76场小型研讨会和题为“21世纪”的专题讨论会。

  第三届“国际马克思大会”于2001年9月26日至30日召开。会议的主题为:“资本与人类”。分主题有: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超越资本主义的人类;新经济与新资本主义;谁在主宰——阶级、种族、国家。这次会议共举行了一次会议,还分人类学、文化学、法学、教育学、生态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多个专题,组织了120场小型研讨会。30多个国家的600余名学者和左翼人士参加了大会。

  第四届“国际马克思大会”于2001年9月26日至10月2日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帝国主义战争与社会战争” 。主会场讨论的题目围绕“帝国主义战争、暴力而产生的全球国家与全球法”的问题展开。分会场以专题划分,其中设立的中国论坛,围绕中国改革、中国社会、中国政治三个专题进行了研讨。参加会议的人数近千人,收到论文350篇左右。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些新趋势

  纵观近十年来召开的4届“国际马克思大会”,再联系这一时期分别在俄国、法国、美国、英国等地召开的系列有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国际会议,我们大体上可以看出国际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些新的趋势。

  马克思主义在欧美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学者预言的那样趋于消失。除了4届“国际马克思大会”外,1996年4月,社会主义学者以“欢呼乌托邦:对社会主义的再展望”为主题,在美国纽约召开了有1 500人参加的大型研讨会;同年7月,英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在伦敦召开了有6 000多人参加的“马克思主义大会”,主要讨论马克思主义及其现实性、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问题、全球化危机等问题;1998年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还发起召开了“巴黎纪念《共产党宣言》150周年国际会议”,主要讨论《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意义等问题;等等。这些情况说明,苏东剧变后,马克思在欧美国家仍然具有很大的市场,仍然具有广泛和巨大的潜在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思想理论和学术领域。到目前为止,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在国际上的“轰动”和“新生”,主要还是在思想理论领域,其学术意义大于政治实践意义。会议的研讨方式主要还是围绕提交的学术论文进行。国际上许多马克思主义政党随着苏东解体而削弱后,其许多成员开始转而从学术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成为独立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成立了许多研究中心、研究小组等组织,出版自己的刊物,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情况表明,马克思主义在欧美等地仍然具有比较顽强的生命力,尤其对人们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国际马克思主义在政治实践低潮的大背景下,出现了一定范围的学术高潮。

  马克思主义者在反思中实现自我超越。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的一大特点是反思和自省。各次大会都充满自我批判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我反思的会议。尤其是一些国家的原共产党的理论家,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曾经走过的弯路,检讨自己犯过的错误,并把这种自我反思、自我批评与总结现实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还有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通过反思,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不是一元的,而是一个多元的体系”的观点。为此他们反对在马克思主义内部为取得“正统”的地位而争论不休,主张摈弃前嫌、放弃争吵、求同存异,加强社会主义力量、左翼力量的国际联合。

  将现实问题尤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作为研究的重点。在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各种国际大会上,马克思主义者关注得最多的是与自身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比如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生态、女权运动、中产阶级、经济全球化等问题。他们尤其关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和中国的发展问题。许多与会学者对脱离社会现实而把马克思主义“学究化”的倾向提出了尖锐的批评。